首页 > 实时讯息 >

地下深井内,他们照亮城市“排污生命线” | 地平线下的风景

时间:

地下深井内,他们照亮城市“排污生命线”|“地平线下的风景”系列报道

长沙市政设施维护人员常年在黑脏累险的地下排水管网巡检抢修,保障城市免受内涝之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舒元臻

“老袁,快叫两个人过来把这个井盖打开!”闻声,老袁迅速用工具把一个雨水检查井井盖打开,又安排人把沿线相邻四十米左右的两个井盖也打开通风……

4月25日,持续几天降雨后,长沙迎来晴天。记者来到开福区滨河北路轨道万科璞悦湾附近,跟随开福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几位工作人员体验雨后排水管网的日常巡检、维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模日益庞大,地下管廊内管线的巡检、维护与抢修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汛期来临时,排水管网的畅通是保证城市免受内涝之灾的基础。上千位像老袁一样的市政设施维护人员就像“地下医生”,负责给排水管网“检查、开方、治病”,承担起守护城市“排污生命线”的重任。

记者体验 井底世界“黑、脏、累、险”

“相邻井盖已经打开通气,待会我们就从这个井口下去。”老袁一边说一边熟练地穿上连体雨裤,戴上头灯、安全帽和防护手套。

老袁名叫袁勤,今年56岁,是开福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排水科管网组组长。“在这里干了已经快9年,参加大小防汛工作有一百四五十次,熟悉开福区90%的地下管网走向情况。”老袁向记者介绍的同时,已攀着软梯、沿着井壁下井了。从井口往下看,检查井深约4米,但井口直径仅80厘米,十分狭窄,不过老袁动作十分熟练,不一会就下到了井底。

记者穿着又大又重的连体雨裤,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慢慢地踩着下井的软梯,好不容易才下到井底。井底漆黑一片,唯有前后开了两个井盖才透进来一些光。管道内一片寂静,只听见脚下水流的声音,隔着连体雨裤会感觉有水从脚边流过。“今天这里面的水只到脚踝,味道也不是很重,平时情况要恶劣很多,严重时水深有1.5米左右,到胸部的位置了。”借着头灯的光,老袁佝偻着腰边检查管道内情况边告诉记者,除了检查还要注意清淤,有很多东西会导致管道堵塞。

突然,老袁从水里摸出一块约50厘米×30厘米的木板。“这里管道连了工厂,这可能是工厂排水时不小心排出来的。”老袁说,很多时候机器设备也帮不上忙,只能靠人工去清理淤积物。

由于在井下身体无法伸直,几分钟的工夫记者已经感觉有点累。此时,水流声越来越大越来越近,让人莫名心慌,仿佛远处有一波洪流将涌过来把人卷走。“不要担心,是上游工厂排水,很常见。”老袁似乎看出了记者的担心,“小心脚下,有些淤积物、石头很尖锐,会把身体划伤。”

手脚磨破皮、被淤积物划伤、下井的绳梯不稳闪到腰……这些磕磕碰碰在老袁眼里只算小事。随着老袁日常检查工作的结束,记者随之出井。出井比下井明显更难:由于悬空上去脚没法使力,记者只能把背靠在检查井壁上借力往上爬,再次回到地面,记者的工作服已经弄脏,头上也粘着管道里的类似结痂泥巴的脏东西。

巡检工作 科技助力下,关键时候还得靠人工

平时24小时随叫随到,哪里有问题就去哪里检查,老袁说,自己的职业很平凡很普通,“让市民安全便利就是我们的荣耀。”

“我们开福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主要负责城区防涝排渍工作及辖区市政排水管网等的巡查、维护,目前中心有300多人,其中100多人负责区里排水管网的巡检、维护与抢修工作。”开福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排水设施科科长陈艳接受采访时介绍,不包括小区,该区市政道路检查井约15000个,日常管网检查每天都进行,还常有临时性任务,如社区、街道、环保等部门临时请求配合管网排查。“管网调查队员就像救火员,哪里有问题就要去哪里排查,我们会按照轻重缓急来安排检查工作。”

记者了解到,20年前靠工作人员站在井口打着手电筒检查管道情况,但合流管网、污水管网等有害气体会对人体有损害,味道刺鼻也让人受不了。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网巡检、维护等工作比以前更省力、更精准。比如管道潜望镜,一根长杆子带着摄像头伸到管道中,对管道各个方向进行查看,可以看到管道内十几米远;放入管道的CCTV机器人可以从一个检查井爬到另一个检查井,全程查看管网内部的情况。

陈艳告诉记者,管道开裂、破损、渗漏是否造成路面空洞、塌方等复杂情况,机器设备不能百分百确认,关键时候还得工作人员下井判断,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应对汛期 加强排查关注重点

“我们平时会重点排查涵洞、低洼地带、重要商圈周边、历史积水点、老旧小区等地方的管网,主次干道每年都会检查1到2次。”陈艳说,老旧小区由于管网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不高,受条件限制大型疏通车辆、设备无法前往,还有部分管道穿过房屋,这类管道就只能人工清淤疏通和维修。

“还有就是暴雨过后树叶、垃圾、泥沙堵塞,餐馆集中区域油污堵塞,省市重点工程工地周边也不可避免对管道造成破坏和淤塞。”陈艳说,管道淤塞超过管网的五分之一就需要第一时间疏通。疏通后下一次会着重检查,尤其是对直径600毫米以下管道会检查得更频繁。历史易渍风险点、低洼地段、涵洞等地方也是巡查频率比较高的。他们的工作就像“医生”,地下管网由他们照看,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开方”解决。

记者了解到,目前长沙市内六区约有管网7000多公里,雨水井盖、污水井盖、雨水污水合流井盖约22万个,像老袁一样在井盖之下与地下管网打交道的一线工作人员有千余人。陈艳说,开福区有逾千公里管网,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每年会检查一次,有些地方会检查两三次或者四五次。同时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部分管网已是超负荷运行,中心则会派人经常排查,一个月两三次甚至下雨时还会派人值守。“4月长沙已进入汛期,汛前我们会加强排查,对去年出现的易涝点位和区域会重点关注,对工地周边、泵站上游等地方的管道也会重点检查。特别是对区里的地下管网薄弱点位,在下雨前就会把相关设备前置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