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望股份深挖数据智能新蓝海:驱动2800万企业级客户数字生产力跃升
来源:数据猿

日前有港股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第一股之称的百望股份(06657.HK)公布了2024年综合年度业绩,截至2024年12月31日,百望股份全年收益约为人民币(后同)6.59亿元,毛利2.63亿元,尽管总收入因市场竞争和业务结构优化等因素有所下降,但通过支持建设国家数据要素战略级项目及实施数据智能“Data Intelligence”新战略,仍展现出创新研发实力与长期增长潜质。
财报显示,百望股份成熟板块业务云化及本地部署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约为3.54亿元,在总收入占比53.7%,保持相对稳定;该公司累计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数量达206.8亿张,交易总额升至953.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0%和49.4%;数据驱动的分析服务收入约为3.05亿元,其中风险管理服务毛利率达到75.1%,该公司将该业务的收入占比,从19.9%提升至24.1%。
百望股份董事长陈杰表示,2025年,百望股份精准锚定自身定位与使命,全力推动数据智能战略落地,立志从“电子发票”迈向“数据智能”新阶段,深度融合AI与数据技术,并结合现有客户的实际应用场景,把数据从单纯的“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数字生产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百望股份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其通过可转债形式投资百望云海外(无锡)科技有限公司,并设立香港全资子公司,重点布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及中东等增值税体系地区,旨在拓展海外的财税数字化和数据要素市场机会,为业务增长注入新动能。
从电子发票到数据智能
百望股份智能化转型的跃迁史
百望股份成立于2015年,并于2024年成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其以开具“电子发票”起家,时年国家税务总局实施“金税三期”,决定在全国推行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相比传统纸质发票,电子发票拥有诸多优势,既是“打通电子商务全程信息化的最后一环”,也是财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百望股份凭借自身技术优势适时切入这一领域取得迅速发展,到2023年,根据百望股份招股说明书,百望股份平台为客户完成了约7亿张发票处理请求,开具约26亿张增值税发票,相关交易总额分别为78.5万亿元和123.1万亿元,在中国财税相关交易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二,并为企业处理143亿份交易凭证,涵盖1.02亿家企业的业务活动。

到了“以数治税”的“金税四期”时代,百望股份则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利用全周期税务发票合规数字化方案的能力,协助企业真正实现发票管理的全流程、无纸化、智能化打通。
由于每一张发票不仅记录着交易时间、交易内容,也记录上下游关系,更是数据要素的动态资产,以电子发票作为切入点,百望股份进而打开了数据要素的大门,并使其成为连接企业经营与财税的重要纽带,深刻洞察发票背后的业务信息,实现“以票为链,赋能产业”,百望股份也成为贯通供应商、企业、客户的信息互联互通平台。

当企业实施“数据要素×”感到无从下手之时,百望股份率先为客户打造了“金数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和“数据资产运营平台”,以自身资源和技术能力,助力各类企业解决数据要素的采集、加工、处理、挖掘与应用难题,推动数据要素的安全互换与高效互联,构建了完整的数据价值转化链条。
依托不断完善的数据要素体系,生成式AI来临伊始,百望股份就开始探索大模型与企业数据资源的融合,以期降低“AI幻觉”的不利影响。2024年,百望基于AI大模型首次推出“金盾企业经营合规大模型”,积极探索企业风险分析、合规管理等垂直场景,展现出较强的行业适配能力。
去年10月,付英波履新百望股份CEO,将公司的战略重点正式延展至Data Intelligence(数据智能),全面推动AI在数据智能与业财税数字化领域的应用,为企业提供AI驱动的数据综合服务,并为百望的新十年构建了“以数据为核心资产、以业务为牵引、以智能为手段” 的新型能力体系。
今年2月,百望股份在业内率先接入DeepSeek大模型,将该技术集成于百望的数智商业平台,覆盖智能财税、智能供应链协同、智能风险合规、智能决策和智能营销等五大核心场景,为企业提供了AI驱动的数据综合服务,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今年3月1日,由百望股份支持建设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正式上线,登记工作全面展开,在百望的技术支持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该平台就已经审核通过的登记数据达700项,涵盖的存储数据规模达到239.23TB。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并非简单的数据录入,而是通过统一登记、赋码管理和互联互通,覆盖从数据资源登记、数据目录服务、数据产品开发、数据资产入表、数据市场管理再到业务场景应用等全生命周期需求,特别是将百望股份的数据智能战略融入平台的全生命周期建设,为数据价值的进一步释放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数字生产力 = 场景X(数据+智能)
在香港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陈杰隆重介绍了新任CEO付英波的背景情况。付英波曾在北京旷视科技担任总裁八年时间,之前在微软中国担任高级战略顾问,他的加入为百望股份增强了AI基因,也标志着该公司从“电子发票”向“数据智能”转型过程中的战略与决心。
比较有意思的是,吸引付英波加入百望股份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百望拥有海量的行业数据,“当今AI智能体领域最大的机会,一定是留给那些既懂行业又有海量行业数据的公司。”付英波如此说道。

付英波表示,“大模型只是基座,它本身不会创造价值,而把AI与数据深度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智能化的痛点。智能体业务需要两个核心能力,一是对行业的knowhow(洞见),二是拥有海量的数据,拥有数据才能让智能体走通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反馈这样的闭环,纯技术公司往往缺少这方面的优势,而百望在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而且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交易数据,因此百望是有这个机会的。”
关于百望在AI领域的优势,付英波继续说道,第一个优势是掌握数据,数据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之一,在百望的系统中,累计处理的数据接近1000万亿,比我国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34.9万亿还多出一个量级,百望背后是名副其实的大数据系统。
第二,百望的客户资源非常丰富。百望2024年产生交易数据的企业数量大约是2800万家,相当于所有中国大陆工商总局登记企业的一半,其中2600家是大客户,包括央企、银行、互联网大厂等,百望打算今年在提供原有服务产品以外,通过新增的智能体(AI Agent)产品提高服务客单价,与客户一同迈向数据智能新时代。
第三,百望还具有强大的数据连接力。由于百望不仅参与了国家税务总局的“金税三期”、“金税四期”系统建设、国家公共数据登记平台,也支持交通部全国路网中心的ETC数据、财政部的电子凭证数据,还有通过数字化票据交易链接了多个行业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每天循环利用,从而形成了稳定而增长的连接和供给能力,不断创造价值。

付英波表示,现在百望之所以适时提出建设“以数据为核心资产、以业务为牵引、以智能为手段”的新能力体系,不仅是百望股份十年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产,而且百望现在可以结合AI大模型技术,针对不同场景推出显著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将数据资产转化为数字生产力,为企业客户带来划时代的转型。
过去十年间百望股份针对国内B端企业做了大量财税方面的SaaS服务,与传统软件服务相比,SaaS可以降本,而如今经过大模型赋能的SaaS应用则蕴含着更大的机会,既可以降本,也可以增效,与降本相比,增效带来的价值则是指数级的飞跃,将原有的软件工具提供商彻底变成数字生产力提供商,如此可直接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跃升。

百望股份2024年财报表明,基于高质量数据和围绕真实场景,百望股份提出的智能体矩阵分为“交易管理智能体”、“经营决策智能体”和“金融业务智能体”三大板块,在AI时代可以帮助客户进一步挖掘数据潜力、释放数据价值,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迈向新的高度。
付英波表示:“这些智能体能够帮助我们客户,切切实实利用行业的洞见和数据,成为数字生产力跃升的工具,进而对生产流程的重塑起到积极作用。”
付英波介绍说,百望股份此次推出的两个重点产品:其一是“票据处理+税收风险智能体”,它是在金税四期“以数治税”的基础上,利用AI帮助客户合规处理好票据,并规避税收中的风险。比如集团有很多分支机构,而集团只有一个税号,但凡其中一个公司出现问题,整个集团就无法正常开票,造成很大风险;过去,这项工作是企业的税务筹划部门纯人工来完成,而智能体可以24小时不间断值守,帮助企业做好风险控制和税务筹划。
百望财报显示,前述中的“百望票据处理智能体”,是基于百望票据大模型的跨国别电子发票合规引擎,能支持识别全球主要国家/地区的200多类票据格式,实现多模态数据秒级结构化解析,合规校验系统则集成超30,000条动态更新的国际财税规则库。
另一项“百望财税风险智能体”则依托知识图谱与AI大模型,整合18个维度的外部数据实现企业交易全链路穿透式监管,并动态监测3000+合规指标,精准识别虚假贸易、纳税申报等9大类风险,并自动生成包含风险评级、处置建议和法规依据的应对方案。

重点产品之二则是“金融营销+风控智能体”。过去百望股份通过对场景及风控参数的理解,为客户提供大量风控报告,企业可据此判断他们客户的风控等级,是否可以投资,而如今的“金融营销+风控智能体”可以智能化上述全流程,通过模型算法帮助企业发现潜在优质客户,推送至企业后台,又能帮助企业做好资产配置,待到投后阶段,亦可实时监控被投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否预警或增加投资额。
付英波对数据猿记者的提问进一步解释道,“以银行为例,百望股份的智能体可从营销前端介入,帮助银行精准识别优质客户并打上标签,再结合银行的风控制度,智能匹配融资额度。银行工作人员收到智能体的分析结果,包括客户名称、等级、融资额度等信息,并据此复核决策放款。投融资后,智能体还可以实时跟踪企业运营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预警。”
“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大幅提升金融等行业的数字化生产力,还能更精准地识别客户状况,实现更精细的风险管控。”付英波对数据猿记者表示。

百望股份财报表明,通过引入AI全栈工具链,不仅可以实现人员结构优化、研发效率提升,更重要的是开发了数据智能新产品,这将拓展成为新的收入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除去薪酬因素,2024年百望股份的研发开支为1.62亿元,相较2023年的1.58亿元,增长了420万元;且2024 年百望股份的研发开支中,有 1090万元投入到了AI研发方向。
“百望拥有大量尚未开发的数据宝藏,这些宝藏与最先进的大模型相结合,我们还将持续增强AI技术研发能力。我相信,百望能够在模型的垂直应用和行业智能体的构建上创造新的生产力价值,并有望成为智能体领域的领军企业。”付英波表示。
以香港为海外前进基地
百望数智价值逐步渗透至全球市场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百望股份财报亦透露,该公司将在2025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经过和海外客户的接触,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我国的电子发票产品在全球已遥遥领先,而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国家对这方面有强烈需求,百望股份计划将中国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海外,并结合新的数据智能产品开拓一片蓝海市场。
陈杰在香港对媒体表示,2025年百望两大核心战略,除了数据智能转型,还有就是海外市场拓展,为此百望已在香港专门成立全资子公司作为海外总部,并计划将大量时间投入到香港,以推进这一战略的达成。

据悉,围绕核心战略规划,百望股份还在今年3月对整体品牌标识体系进行了升级,特别强化了LOGO中的“AI”元素——无论对中国还是海外市场都传达了一致的声音,即“一家数据驱动的AI公司”,并“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构建可信赖的超级数据智能系统,让数字生产力融入人类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
我们由此看到,百望股份正凭借其数据优势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着全球数字生产力的提升。同时,该公司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和加速数据智能转型,亦为自身开辟了新的业务发展空间,将为其带来实际收入的增长。
随着近几年AI大模型技术的不断升级,像百望股份这样具备数据优势的公司,所发挥的价值将愈发彰显,正如国家数据局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 三年行动计划(2024 - 2026年)》指出,“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数据赋能经济提质增效作用更加凸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