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传承弘扬“两路”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来,西藏自治区历经民主改革、现代化建设等重要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六十年的璀璨业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优势与民族团结的生动体现,展现了新时代边疆地区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方案。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也沉淀出“老西藏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精神力量。“两路”精神也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在修建川藏、青藏公路的宏伟事业中,锻造了以“不惧艰辛、不畏牺牲,坚韧不拔、甘愿奉献,军民融合、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两路”精神。“两路”精神彰显民族团结奋斗底色,为民族交流融合提供纽带。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两路”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动力支持、奠定认同基础、强化责任担当,从而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5年4月3日《羊城晚报》A7理论版

“两路”精神彰显民族团结奋斗底色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动力支持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是“两路”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展现了各民族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动力支持。“两路”建设彰显了各族、各行各业人民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决心与毅力,展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川藏、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存在诸多艰难险阻。从地形条件上看,川藏、青藏公路周边山体极易出现滚石、滑坡等险情,而且存在解决多年冻土的建设难题;从气候条件上看,川藏、青藏沿途的气候条件恶劣,地势高寒且缺氧,地层破碎,地震频发;从人文条件上看,川藏、青藏地区人烟稀少、物资运输不便。面对如此严峻的建设挑战,科研工作者与公路建设者迎难而上,凭借无畏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卓越能力,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为筑路提供磅礴动力。

修路期间,众多藏族同胞携手修路大军并肩作战。在“两路”建设中,入藏部队严守纪律,不扰民、不增加地方负担,同时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与宗教信仰,有力促进了军民团结与民族和谐。他们在雪域高原上筑路、悬崖绝壁上作业、惊涛骇浪上架桥,用汗水与心血为修筑公路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军民同心、藏汉一家、齐心协力共建边疆的英雄赞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强大的建设团队迸发出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终于突破了恶劣天气、技术落后的现实条件制约,逐一解决冻土公路、桥梁建设和养护等技术难题,在不到五年时间里完成了川藏、青藏公路的全线通车,缔造了世界筑路史上令人瞩目的中国奇迹。

“两路”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是民族团结之路,充分体现了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精神,构建起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坚固思想长城。“两路”精神增强了藏汉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谱写了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发展的不朽诗篇。

“两路”精神提升民族交流融合成效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认同基础

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筑是汉藏等民族共同完成的伟大壮举。这一壮举不仅使横亘在西藏与内地之间的天堑变成通途,而且还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即“两路”精神。毋庸置疑,“两路”精神成为了民族交流融合的坚实纽带,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认同基础。

“两路”精神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交流融合的成效。川藏、青藏公路,这两条被誉为穿越“人类生命禁区”的通道,修筑难度极高,然而,正是这样的艰难困苦孕育了“两路”精神,进而极大地提升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成效。一方面,在“两路”修筑期间,即便知晓时刻面临艰苦和可能遭遇死亡,来自各民族的建设者都没有表现出害怕和怯懦,而是选择了携手并肩、攻坚克难。比如,汉族工人向藏族同胞学习高原生存技能,藏族同胞为汉族工人提供物资支持和向导服务。这种紧密的团结协作,打破了民族之间的隔阂,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为民族融合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另一方面,在“两路”通车之后,“两路”精神激励各民族实现深度交流融合,全国各地持续不断地向西藏输送建设物资,内地多个省份也相继启动了“援藏”帮扶计划,此举极大地加强了西藏与祖国各地的联系,有力地推动了西藏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沿线各民族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中不断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

“两路”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认同基础。“两路”精神是十几万名各族筑路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构筑的伟大精神,在促进民族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各族人民心中。首先,“两路”精神能够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意识。“两路”精神是军民一家亲的历史见证,其存在证明唯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聚合各民族的集体力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必然有助于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深刻的政治认同。其次,“两路”精神能够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意识。川藏、青藏公路的开通,如同强劲的脉动,带动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更加坚实而稳步向前。这一壮举无疑彰显了藏族与其他民族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两路”精神能够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两路”精神是沿线各民族共同持有的精神产物,它既承载着各民族对家国的深厚情感,也承载着各民族在地域差异中建立的共同价值追求。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将更加彰显中华民族所具备的文化共同体特质,进而引导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形成笃定的文化认同。

弘扬彰显“两路”精神的时代使命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责任担当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两路”精神不仅是“两路”沿线地区各族军民团结奋斗的历史见证,更是新时代凝聚各族人民共担时代使命的精神纽带。传承并弘扬“两路”精神,意味着将其深藏的团结奋斗基因激活,转化为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彰显“两路”精神的时代使命。如今,“两路”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意蕴,它早已超越单一的地理通道意义,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精神力量。弘扬“两路”精神的时代使命,一方面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视野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过程中,“两路”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建设者们以“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坚强意志,在海拔最高处团结奋斗、勇担时代使命任务。例如,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已高标准建成620多个边境小康村,这些示范村的建设是各族人民在新时代传承“两路”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生动实践。另一方面,“两路”精神的时代使命体现在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历史担当中。道路交通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两路”的修筑与通车,打破交通壁垒,成为连接祖国内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极大促进了“两路”沿线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同时,在人、财、物的通达中也联通了人民群众的心,凝聚起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两路”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两路”建设的实践,证明党是领导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核心,新时代传承“两路”精神,关键在于将党的领导融入民族工作每一环节,促使各族人民深切体悟“团结稳定是福”的深刻内涵;“两路”建设的实践,积极开展维护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从而使沿线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日益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认可度不断加深。其次,“两路”精神蕴含的文化力量,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养料,成为各族人民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及情感凝结的精神家园,使“团结线”“幸福路”在“两路”地区遍地开花,进一步巩固各民族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认同。最后,新时代弘扬传承“两路”精神,体现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两路”改变了地方区域布局,实现了各民族在地理位置上的串联,让各族人民在推动地区共同发展中彰显时代作为,进而将“两路”精神转化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动能。

文|李尚旗

作者简介:李尚旗,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副会长、第25批赴藏博士服务团副团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24年一般项目“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内地高校港澳台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4BKS151)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4VWB02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