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学子清明祭扫“永远的学长”黄旭华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手执鲜花、肃立默哀,00后学子仿佛又在心中听见了黄旭华院士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清明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徐汇老校园,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在“山茶社”纪念碑前祭扫他们“永远的学长”。不止黄老,从教师烈士到前辈校友,申城师生在各校各处缅怀校园英模。

不到两个月前,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在他生前单位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的所在地武汉逝世,享年99岁。

学生时代的黄旭华从交大走出来,是成立于1946年的校内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一员。1999年校庆日,山茶社社员曾重聚母校,栽下山茶树,立下“山茶社纪念碑”。之后,学校在原址对纪念碑进行重建,由扎根于土壤中的3块花岗岩组合构成,与碑石旁土生土长、不做温室里花朵的“山茶”相呼应。

在拥有旭华路的交大闵行校区,船建学院在木兰船建大楼“与国同行”院史院情馆同步祭扫,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硕士生第三党支部、博士生第八党支部以及学院思政教师共同参观《为祖国“深潜”——黄旭华院士专题展》,学习了解黄老杰出事迹和深潜精神,再度缅怀黄旭华学长。学院计划深入推进“旭华班”人才培养,完善“黄旭华奖学金”评选颁发及获奖人宣传宣讲机制,激励更多学生投身核潜艇及相关船海领域。

清风拂面寄哀思,赤子之心缅英魂。上海师范大学的校园烈士就是曾经身边的好老师,学校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清明期间前往校史馆,深切祭奠师大两位英烈校友——贺宝根、肖维海烈士。在讲解员带领下,团员青年认真聆听两烈士感人事迹,领悟贺宝根“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铸民魂”的永恒师道精神,以及肖维海“勇献青春酬壮志,一腔热血洒练江”的青年英雄气概。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贺宝根教授生前任教于上海师大地理系,长期从事城市水文和城市水环境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2007年8月9日,他带领学生在崇明岛东滩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时因抢救遇险学生而牺牲,被追授为“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全国模范教师”“革命烈士”。

肖维海老师则曾是上海师大团委干部,1969年初主动赴安徽歙县当时上海师院红卫农场劳动。是年夏,歙县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肖维海带病坚持抗洪救灾,为抢救国家财产和当地百姓生命,不幸被洪水卷走,献出了年仅27岁的青春生命。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师道精神,上海师大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还在奉贤校区贺宝根烈士铜像前开展“缅怀英烈,传承师德”祭扫活动,宝根师德师风研习社的青年团员们共同参与。师生们在贺老师铜像前献上亲手制作的青团寄托哀思,并敬献鲜花,深刻感悟其高尚师德与奉献精神。

作为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也有自己的烈士前辈。清明时节,工商管理学院师生前往龙华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校友周宝训、吕飞巡、黄秉乾敬献鲜花,向3位英烈鞠躬并默哀,深切表达崇高敬意。

周宝训、吕飞巡、黄秉乾三烈士,都是20多岁就早早献出尚在青春的生命,而且都在1949年大上海即将解放的“黎明前的黑夜”牺牲。1948年10月,周宝训经组织安排,来到立信补习学校任教,担任党支部书记。被捕入狱后,他饱受老虎凳、辣椒水、电刑等,坚贞不屈、严守机密。其父探望时,见其满身伤痕,一足已残。他却笑慰父亲说:“解放在即,何悲之有!”1949年5月,周宝训被秘密杀害于浦东。
同在1948年10月,黄秉乾、吕飞巡等立信学子也遭特务逮捕。在狱中,黄秉乾像周宝训一样对前来探监的弟弟说:“天快亮了,你要挺着腰杆子做人。”至1949年5月,黄秉乾终遭敌人杀害,遗体还被毁尸灭迹。

在现场,学生党员吴可卿还带来了红色微党课“信仰照亮前方,我与烈士同框”。师生代表走进龙华烈士纪念馆并特意来到3位烈士所在的馆区,瞻仰烈士遗物,与他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原标题:《清明之际再思黄旭华院士,申城师生祭扫永远的学长及教师烈士、前辈校友等英模》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