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 “救人女辅警能否转正”,这则回应为何让人信服

时间: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网络截图

连日来,布帕太姆潜下40米深井救出2岁女童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在怒赞的同时,很多网友呼吁给布帕太姆“转正”,即从辅警成为有正式编制的人民警察。

对此,“新疆发布”公众号专门发文。文章中提到,布帕太姆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相对“特事特办”的美好愿望,依法依规严格的“转正”要求和严肃慎重的立功认定,才是对和她一样奋战在公安战线各领域,舍生忘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所有正式警察、辅警的公平公正,也是从制度设计上,最大程度地防止徇私舞弊。

网友呼吁给有功辅警“转正”已经很多次了,但官方直接下场回应的情况却很少见。“敢于回应热点,新疆发布好样的”“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这才是真正舆情引导的成功案例”……这篇文章发表后,引发广大网友的广泛认同和好评,相关舆情也逐渐平息,甚至还起到了“统一共识”“增强公信力”“凝聚人心”的超预期效果。

“新疆发布”的这篇文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堪称是舆情应对的“范文”,是“教科书式”级别的。没有“舆情恐惧症”,没有放弃“话语权”,有的只是直视问题,直面群众,直抒胸臆。这样一堂公开的“舆情应对课”,其背后至少有“三板斧”值得学习与借鉴。

以坦诚态度摆事实,让事情公开透明化。文章就“辅警能否转为正式人民警察”一事,不回避不遮掩,开诚布公给公众进行解释,普及相关规定与常识。把可以成为人民警察的几个主流途径都摆在了明面上,挨个分析门槛和条件,强调的是“合规性”。

这就是在用非常全面且细致的回答告诉公众,给女辅警“转正”这事,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能随意做”,一切都要按照规范和章法来。当这些信息足够公开透明,很多谬误自然就被澄清了。

理与情兼施,把理给说透,把情传递到位。剖析完现有规定后,文章把落脚点放在了一个“理”字上,捍卫现有的规则和程序,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捍卫所有正式警察、辅警的公平公正,一旦“特事特办”的口子一开,就可能在现实中形成“破窗效应”,当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有了可乘之机,这不是一个追求良善和法治的社会所乐见的。

但捍卫程序正义,和尊崇英雄并不冲突,该给的奖励和关怀,一点也不能少。文章详解政府乃至社会层面给这位有功辅警的晋升、奖励和荣誉,所表达的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社会不会吝啬对英雄的任何褒奖。像这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字表达,充满着“人味儿”。这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文章,也抚慰了大家那颗追求公义的心。

一字一句,都牢牢地站稳人民立场。“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我们相信这是很多人看完这篇文章后发自内心的“读后感”。一方面,能够看到群众希望下井救人女辅警“转正”背后的“朴素道德情感,一种社会正气”,以及话里话外流露出来的“希望救人女辅警能得到社会温柔以待”的潜台词,这种感同身受、“同气连枝”,是对英雄的认同,是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证明。

另一方面,凡事都有原则和底线,在救人女辅警能否“转正”这件事上去“较真”、去“死磕”,不仅不是没事找事,还是追求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表现,守护的是包括这位女辅警在内的所有人的“公平公正”。

如果政府部门都能抡得起这“三板斧”,那“舆论情商”就相当高了,以后遇到舆情事件后,基本能有理性正确的应对,也就不会有次生舆情的“春风吹又生”。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应对本身,守住的也是人的良知底线和社会公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