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代接力守陵园 薪火相传护英魂

时间:

天津日报记者 何欣

3月26日清晨,几颗星星镶嵌在黛青色的天幕上,春风轻拂着蓟州区下营镇刘庄子村这个宁静的小山村。79岁的老党员范文清一如往常早早起床,由小女儿陪同来到一公里外的爨岭庙烈士陵园,他要和长眠于此的102名抗日英烈一起迎接新一天的朝阳。自2004年接替一名抗战老兵担任爨岭庙烈士陵园第二代守墓人以来,他无怨无悔默默守护陵园17载,2022年5月被评为天津诚实守信好人。如今,陵园修葺一新,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文清也有了自己的接班人,102名烈士的故事,正被更多人知晓。

缅怀先烈寄哀思 红色精神永传承

走进陵园大门,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熠熠生辉的金色大字。纪念碑的后方,是一片高大的青松和翠柏,松柏掩映着整齐排列的102块灰色花岗岩墓碑,宁静而肃穆。记者注意到,除了最前排的杨大章、季安烈士墓,其余墓碑上都没有姓名,仅刻着“烈士之墓”四个字。走到烈士纪念碑前,范文清父女二人不约而同地整了整衣服,对着纪念碑三鞠躬……随后,他们来到烈士墓前擦拭墓碑、整理祭扫者敬献的鲜花,如同探望一位位老友。

上午9时,阳光洒在烈士纪念碑上,蓟州区水务局20余名党员来到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他们向纪念碑敬献鲜花、鞠躬致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全体党员面对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响彻巍巍山谷。

烈士陵园存忠骨 守护烈士长眠地

“这些烈士,除了两位,都没有留下姓名。你们一定要记住他们,记住像他们一样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的英烈。”范文清如数家珍地讲起了爨岭庙突围战的故事,17年来,这个故事到底讲了多少遍,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1944年5月17日,冀热边行署第一地区专署专员杨大章、蓟遵兴联合县县委书记季安、冀东军分区十三团副政委廖峰,组织地方干部200余人在下营镇团山子村开会。因汉奸告密,次日清晨,参会人员在刘庄子村爨岭庙被3000多日伪军重重包围。血战10余小时,由于敌众我寡,最终只有60多人冲出重围,杨大章、季安等100多名干部和战士壮烈牺牲,廖峰等人重伤被俘,后被残忍杀害。

“杨大章牺牲前,让警卫员把包括参会人员花名册在内的会议材料都烧毁了,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留下名字。”范文清告诉记者,战斗结束后,刘庄子村村民和突围出来的战士将102名烈士遗体安葬在一个叫骡马峪的朝阳山坡下面。1955年,当地政府修建了爨岭庙烈士公墓。1980年,又选址重修了爨岭庙烈士陵园,将102名烈士的遗骸从骡马峪迁葬进烈士陵园。

爨岭庙烈士陵园第一代守墓人张世龙,是团山子村人,1942年参军抗日,是一名二级伤残军人。1980年,重修烈士陵园时,村里找到他,想让他带头干这件事。张世龙一口答应,带着工人,买来石头砌围墙,用水泥给烈士们修墓地,再一个一个立起墓碑,一干就是一年多。陵园建好后,他就留了下来,守护着烈士们的长眠之地。

2004年,下营镇政府对爨岭庙烈士陵园进行全面整修,58岁的范文清接替年事已高、身患重病的张世龙,成为第二代守墓人。当时,范文清把承包的林地交给女儿女婿打理,自己跟老伴儿打了声招呼,就搬着铺盖卷住进了陵园的门房。17年里,他每天清晨5时准时起床打开陵园大门,把陵园里的尘土和落叶打扫干净,再用抹布把烈士们的墓碑一块一块细心擦拭。

红色宣讲颂英魂 爱国精神代代传

下营镇政府办公室负责人刘冬雪告诉记者,2021年,下营镇建成了十里红色文化长廊,将刘庄子村爨岭庙烈士陵园和5公里外的青山岭村天津广播电台战备洞旧址两个红色景点有机衔接,建成了一条红色交融、红歌嘹亮、红色故事传颂的党史教育廊道。

同年,75岁的范文清也有了自己的接班人——一个由下营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刘庄子村党员干部组成的红色宣讲团队,翟宇坤、柴九洲、彭立男、李琦、温琳琳、赵烽源……都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

翟宇坤,蓟州区人,2018年从延边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2021年,作为当时十里红色文化长廊项目的负责人,翟宇坤逐渐接替了范文清的工作,成为红色宣讲团队首位成员。“范老对烈士特别有感情,那时候除了清明节,平时来扫墓的人不多,不管有人没人他都在那儿守着,把陵园收拾得干干净净。”说起范文清,翟宇坤眼里充满敬重之情。

“烈士们牺牲时都很年轻,如今,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正在享受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1995年出生的赵烽源是一名退伍军人,2020年起担任刘庄子村党支部副书记,作为刘庄子村土生土长的年轻人,爨岭庙突围战的故事,他从小听到大。为了继续讲好烈士们的故事,今年1月开始,他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协助下营镇工作人员进一步丰富了烈士陵园的讲解词,并借助新媒体手段,把102名烈士的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这么多年来,张世龙大爷、范文清大爷默默守护102名烈士的英魂,现在该轮到我们年轻人来传承这份坚守了。”赵烽源说。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