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孩”不孤单!上海首所孤独症儿童学校探索医教结合康复新路径
2025年4月2日,“星语同行·共融未来”第18届孤独症日主题活动在上海市恒星实验学校举行。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指导,上海市恒星实验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携手主办。
去年9月,上海市恒星实验学校成立,成为上海市第一所专门招收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自开办起,学校就着力开展孤独症儿童学前至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采取多部门协同方式助力孤独症儿童全面成长。
医学+教育,提供更精准有效帮助
活动现场,上海市恒星实验学校校长徐洪妹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金星明教授作为双方代表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与学校合作的首批医学专家团队包括金星明教授、孙锦华主任医师、金志娟副主任医师、张媛媛副主任医师、廖力维副主任医师、张蓓华副主任治疗师、曹庆博士等七位医学专家。他们深耕孤独症诊疗与教育干预,未来将通过定期咨询、课题研究等方式,为恒星实验学校提供专业支持,助力孤独症儿童实现能力全面提升。

为首批专家颁发聘任证书
自开办起,上海市恒星实验学校就着力开展孤独症儿童学前至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采取多部门协同方式探索孤独症儿童教育新路径。学校党支部书记张杨莉说,“我们始终坚信,每一个孤独症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全方位的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季庆英书记表示:“医学与教育的结合,将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带来新的希望。我们期待通过合作,为孩子们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帮助。”

义诊+游园,“医教艺体”多维赋能
“我家孩子对很多食物的气味特别抗拒,一点也不吃,长期这样担心营养不均衡。这种情况有什么干预方法?”
“孩子以前得过湿疹,明明已经好了,但最近他每晚入睡前总说全身发痒,让我给他挠,我该怎么做?”
“他有时情绪特别差时,会突然拍打自己,有什么沟通技巧能快速让孩子的心情平复下来?”
……
一早,金星明、孙锦华、金志娟、张媛媛等7位专家来到上海市恒星实验学校的操场上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公益咨询。从医学诊断、家庭干预、教育融合等维度答疑,指导教师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帮助家长科学规划康复路径。

音乐治疗活动区,以“奥尔夫彩虹伞”和“亲子拉力绳”为媒介,借温馨旋律,音乐教师与孩子互动,孩子们跟随指令,通过彩虹伞辨别颜色、协作动作,感受弹力绳张力,提升专注力与肢体表达能力。
融合运动活动区,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携手,在体育教师引导下挑战平衡木探险、单车接力赛等。学校秉持“残健融合”理念,将康复训练融入运动,锻炼孩子平衡感与协调性,提升社交互动能力,孩子们释放情绪,树立自信。

手工亲子活动区则变身“春日艺术工坊”,爱爱今天和妈妈一起合作,用海绵印章拓印春色、绘制图案,制作“瓶藏春光”文创,在表达性艺术疗愈中诠释春日。爱爱妈告诉小编,“爱爱需要的不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是一个愿意停留的目光。希望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孤独症,给孩子一个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
星光共融,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网络
孤独症群体的康复与融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上海市残联康复处处长彭岩岩在活动中介绍,去年11月,上海正式挂牌成立了两家市级示范型孤独症自助互助康复基地,其中之一就设在恒星实验学校。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共同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理解的成长环境。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郭金华表示,要以“人民城市”理念为引领,构建孤独症儿童教育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医教结合、康教融合。他对恒星实验学校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合作充满期待,并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强化科研引领,推动康复技术向课程、教具等成果转化;二是推动技术赋能,构建智慧化教育康复新生态;三是凝聚社会合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网络。

活动中,中国发育行为儿科学创建人金星明教授为上海市恒星实验学校教师带来了主题为“开发孤独症儿童潜能:医—教—家—康结合”的专题讲座。她从政策、行动和健康管理三个维度向现场教师传递了孤独症不是缺陷而是慢性神经发育障碍的理念。“经过教育和医学的实践,我们看到,单纯的单边行动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把救助赋能儿童、赋能家庭、赋能学校。通过科学的干预、精准的治疗和个别化的训练,真正提高孤独症群体的生存本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金星明说。
文字、图片:芮德贵
编辑:周紫欣
校对:曹铒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