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源”落成在即,一源五馆!公募活动昨启动


在纪念建校12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标志性教育历史文化功能区“复旦源”揭幕在即,将形成包括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成果馆、校友馆在内的“一源五馆”新格局。
昨天下午,“复旦源”教育历史文化功能区内涵建设项目捐赠签约暨公募启动仪式举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复旦源”内涵建设项目1200万元,同时支持依托基金会开展“复旦源”公募活动,面向社会公众筹集内涵建设资金。
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许征,副校长陈志敏,校党委副书记周虎,校党委副书记钱海红,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蒋红,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复旦大学校董、龙盛集团董事长阮伟祥等参加。
王荣华表示,“复旦源”不仅涵养复旦人文精神、涵养上海乃至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科学人文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场馆育人的最佳实践案例和标识。“复旦源”的落成将使上海教育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更加光彩、更加坚实。
裘新表示,学校将以“源”明志,将复旦百廿校史与中华民族奋斗史、上海城市发展史衔接起来,体现到五大场馆尤其是校史馆的建设中;以“源”树人,开展好博物馆育人专项工作,将“复旦源”历史风貌区打造为上海教育博物馆的重要承载地、先行区。

启动仪式现场
1918年,复旦大学时任校长李登辉先生亲赴南洋,募集15万银元,为学校在上海江湾先后购地70余亩作为校地(今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邀请自己在耶鲁大学同届毕业的同学、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为复旦规划校园。1922年,复旦大学江湾新校舍建成,这片校舍就是相辉堂大草坪四周区域。它是复旦校区的起源之所、复旦精神的溯源地,入选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2023年底,学校启动“复旦源”历史文化功能区建设。这片以相辉堂草坪为中心的区域,是现在复旦邯郸校区的发源地、复旦精神的溯源地,综合地理、历史和文化因素,命名为“复旦源”。
在纪念建校12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还将落成老校长马相伯、李登辉的雕像。其中,校史馆基于丰富的历史档案、照片、录音、视频、模型、文物等,采用多样化的展陈形式,着力凸显复旦人120年来教育救国、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奋斗历程。博物馆坐落于邯郸校区相辉堂草坪西侧,由100号相伯堂、200号简公堂(董顾丽真艺术博物馆)、300号景莱堂(蔡冠深人文馆)组成。今年,博物馆将推出一系列精彩展览,以崭新的面貌向观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