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东观察丨专访普华永道蔡凌:中东加速推动经济转型,给中企“出海”带来广阔空间

时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北京报道

在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的引领下,中东石油富国正在加速推动经济转型,非石油部门逐渐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这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日,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蔡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的投资正从传统的能源、基础设施合作,扩展到制造业、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多个领域,光伏、风能、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等领域成为双方的合作重点。

近日,普华永道发布《阿联酋:经济转型带来多元化投资机遇》和《中东十国经贸与投资概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东地区地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汇处,在全球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区位优势和经济地位。中东地区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的原油供应国和贸易伙伴,同时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支点与合作区域。中东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战略价值,已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

她指出,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贸易互补特征明显,中国是多个中东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沙特、卡塔尔、阿曼、伊拉克等国是中国重要的原油或液化天然气供应国,油气与矿产品占中国从该地区进口商品金额的八成以上。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埃及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1.3%、伊拉克10.3%、阿联酋8.5%、阿曼6%,均显著高于中国总进出口额5%的增幅。中国与部分中东国家的贸易额虽有小幅下滑,但整体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不仅如此,她说,中东地区还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阿联酋连续多年是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地,2023年中国对阿联酋的投资流量为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6%,投资存量为89.1亿美元,超过8,000家中国企业在阿联酋开拓当地和地区业务。中国对沙特的直接投资金额从2022年的-1.6亿美元提高至4.3亿美元。中东地区的投资者也积极在中国投资兴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阿联酋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沙特0.92亿美元,同比增长16%。

蔡凌对记者说,目前,阿联酋非油经济已占GDP四分之三,沙特阿拉伯非油产业也占到了经济的半壁江山。两国正引领中东地区的经济转型,推动非油经济、数字化和绿色经济的发展,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她认为,在中东,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旅游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医疗和健康以及科技行业都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引领中东经济转型

《21世纪》:中东地区近年来的经济转型呈现出哪些趋势?​哪些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

蔡凌: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主要经济体表现较为突出。中东地区经济转型有如下几个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经济多元化趋势明显。中东主要国家正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非油经济占GDP比重正稳步提升。目前,阿联酋非油经济已占GDP四分之三,沙特阿拉伯非油产业也占到了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是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瑞银集团报告显示,中东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将从2022年的1800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7800亿美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20%。到2030年,中东地区国家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将从2022年的4.1%上升到13.4%。绿色经济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预测,至2050年,中东地区风能和光伏等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有望达到50%,主要国家也公布了体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计划。

三是中东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大。阿联酋修订的《商业公司法》允许外资拥有该国在岸公司100%所有权。沙特实施新《投资法》及《外商投资实施条例》,设置了投资注册机制,取消了此前规定的外国投资者必须取得投资部许可证的制度。中东主要国家也通过多重举措来吸引人才。阿联酋修订了“黄金居留签证计划”,简化资格门槛,扩大受益人类别,吸引了全球人才加入。沙特宣布了多项有利移民政策,包括放宽对外籍人士的工作许可要求,推出“精英签证”新计划。

《21世纪》:阿联酋在推进经济多元化方面采取了哪些关键措施?

蔡凌:阿联酋通过系列措施积极推动投资向重点产业汇聚。2024年,阿联酋出台了全新的引资战略《国家投资战略2031》,提出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以保持创新和高增长,计划在2031年将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一倍至1.3万亿迪拉姆(3,540亿美元)。

在清洁能源方面,2023年7月,阿联酋政府批准了《国家能源战略2050更新》,计划到2030年,在能源领域增加投资约合1500-2000亿迪拉姆(408-545亿美元),将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到32%。

在数字经济方面,2022年4月阿联酋内阁批准了一项包含30多项举措和计划的数字经济战略,致力于在10年内将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翻一番,从9.7%提升到19.4%。在工业方面,2021年,阿联酋发布国家工业战略“3,000亿迪拉姆行动”,刺激工业部门发展,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支柱。该战略计划到2031年将工业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提高到3000亿迪拉姆(817亿美元)。这些顶层设计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引和保障。

《21世纪》: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对该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蔡凌:沙特“2030愿景”于2016年公布。自实施以来,沙特从传统的石油依赖型向多元化发展转型的路径已初见成效。2024年,非石油活动占GDP比重约为52%,较2016年度的47%实现了显著增长。沙特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沙特的GDP同比增长1.3%。其中,非石油产业GDP同比增长4.3%,是主要的增长驱动力。旅游业、娱乐业、运输与物流业和工业成为其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驱动力。私营部门的不断崛起也值得关注。2024年上半年,私营部门投资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4.7%。同期,非政府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同比增长4.5%。

非油产业明显提速,新能源和旅游业潜力巨大

《21世纪》:如何展望今明两年中东主要国家的经济前景?

蔡凌: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均为2.7%,中东和北非地区今明两年的将分别增长3.4%和4.1%,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其中,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将成为区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今明两年的预测增速分别为3.3%和4.6%。阿联酋和沙特的表现亮眼,阿联酋今明两年的预测增速分别为4%和4.1%,沙特分别为3.4%和5.4%。

普华永道中东最新发布的《普华永道中东经济观察》显示,2025年,中东地区2025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3.6%,其中海合会国家的增速将达到3.3%。阿联酋和沙特的预测增速分别为5.1%和2.7%。其他增速比较亮眼的国家包括埃及(4.1%)、伊拉克(4.1%)、科威特(3.3%)、巴林(3.2%)和阿曼(3.1%)。

《21世纪》:中东地区的非石油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哪些领域最具潜力?

蔡凌:中东地区的非油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阿联酋2024年前三季度非石油部门表现强劲,增长4.5%,达9870亿迪拉姆,占GDP比重达74.6%,达到历史新高。阿联酋中央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阿联酋非石油产业GDP增长率达4.9%,2025年有望达到5%。IMF也预计,2025年阿联酋非石油行业将增长4%至5%,高于经济平均增速。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源产业,旅游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医疗和健康以及科技行业都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以新能源行业为例,数据分析和咨询公司GlobalData报告预计,沙特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在2023年至2030年期间将以40.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约旦计划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当前的20%提升至50%。阿曼计划投资1.4万亿美元用于低碳能源产业的发展。

多个中东国家也积极发展旅游业。沙特计划投资1.5万亿美元,力争2030年成为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埃及旅游部门力争游客数量每年能够继续增加25%至30%,到2028年国际游客达到3000万人次。卡塔尔力争到2030年吸引600万游客,旅游业相关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旅游业从业人员翻一番。

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经贸合作稳健

《21世纪》:目前,中国与阿联酋、沙特等国的双边贸易额和投资规模如何?​

蔡凌:近年来,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的经贸合作较为稳健,双边贸易额和直接投资金额等指标都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贸易互补特征明显,中国是多个中东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电子、电机、电气设备及零件是中国向该地区出口的主要产品。沙特、卡塔尔、阿曼、伊拉克等国是中国重要的原油或液化天然气供应国,油气与矿产品占中国从该地区进口商品金额的八成以上。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埃及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1.3%、伊拉克10.3%、阿联酋8.5%、阿曼6%,均显著高于中国总进出口额5%的增幅。中国与部分中东国家的贸易额虽有小幅下滑,但整体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中东地区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阿联酋连续多年是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地,2023年中国对阿联酋的投资流量为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6%。投资存量为89.1亿美元,超过8,000家中国企业在阿联酋开拓当地和地区业务。中国对沙特直接投资流量从2022年的-1.6亿美元提高至4.3亿美元。中东地区的投资者也积极在中国投资兴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阿联酋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沙特0.92亿美元,同比增长16%。

《21世纪》: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近年来有何趋势性的变化?

蔡凌: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的投资正从传统的能源、基础设施合作,扩展到制造业、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多个领域。光伏、风能、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等领域成为双方的合作重点。来自中东地区的投资者也不断加码对中国的投资,沙特阿美和阿布扎比投资局等主权财富基金成为对华投资的主力,集中于能源、基础设施、高端制造和清洁能源等领域。

中国企业“出海”中东的典型案例包括: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阿联酋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项目,目前已经竣工投产。极兔速递已于2022年启动位于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快递网络运营。2023年,华为云在沙特首都设立节点正式开服,为中东市场提供云服务。

中东资本也积极布局中国市场。阿布扎比投资局通过旗下机构向蔚来汽车注入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沙特阿美宣布246亿收购荣盛石化10%的股权,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参与投资的年产26万吨聚碳酸酯工厂在天津投入运营。

当前,中国企业投资中东也面临多重挑战。巴以冲突已致巴勒斯坦和加沙地区经济萎缩,以色列经济发展承压。科威特、伊拉克和卡塔尔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原油,财政状况受到全球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埃及、约旦和巴林的公共债务水平较高。沙特制造业缺乏中高端制造业基础,私营部门的投资占比偏低,对其经济转型带来一定阻力。约旦自然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制造业基础薄弱。埃及面临水资源匮乏、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进口、制造业及高附加值产业出口低迷、生产率不高等问题。

中东是全球贸易关键枢纽,整体税负较低

《21世纪》:中东地区对外国投资者而言吸引力何在?​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方面,哪些经济体在中东排名最靠前?

蔡凌:中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全球贸易关键枢纽。2023年,中东和北非GDP总量达4.32万亿美元,人口超5亿人。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等国经济富裕,消费潜力巨大。近年来,中东主要国家在继续巩固传统石油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正大力发展非油经济,为外国投资者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东多国也正在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吸引外国投资者,如阿联酋等设立众多自贸区,允许外资100%控股,并给予税收减免等。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近十年,中东和北非地区吸引FDI净流入从2014年的308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1254亿美元,增长了4倍。阿联酋2023年吸引FDI达307亿美元,居中东之首。其次为沙特(228亿美元)、以色列(151亿美元)、阿曼(125亿美元)。

《21世纪》:怎么评价中东主要国家的营商环境?哪些国家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最有吸引力?

蔡凌:阿联酋、以色列、卡塔尔、沙特等国的营商环境优越。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2024年IMD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阿联酋在67个参评经济体中排名第7位,卡塔尔第11位,沙特第16位,其中,阿联酋、卡塔尔在“政府效率”方面跻身在全球前十名之内,阿联酋、卡塔尔、沙特“营商效率”依次排在第10-12名。世界银行2020年公布的营商环境的排名中,阿联酋的营商环境总体排在中东十国的首位,居于全球第16位,其中电力供应更是全球排名第1位。以色列全球排名第35位。巴林、沙特、阿曼、约旦、卡塔尔、科威特全球排名介于43至83位之间。

中东地区的整体税负较低。关税方面,阿曼、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巴林一般税率为5%,以色列2021年最惠国加权平均税率仅2.9%;企业所得税方面,巴林不征收企业所得税,阿联酋税率为9%,低于其他海合会国家;科威特和卡塔尔目前尚未引入增值税,部分海合会国家增值税税率也处于较低水平。巴林、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等国宣布针对大型跨国企业在2025年实施全球最低税率的新政。

《21世纪》:对有意赴中东投资的中国企业有哪些建议,以更好地应对当地的营商环境和政策变化?

蔡凌:企业“出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企业在融入全球市场过程中将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市场竞争激烈、法律合规风险、文化差异、人员和财产安全等诸多挑战。中国企业“出海”需要结合目标市场的产业政策、资源禀赋与竞争格局,厘清全球化战略愿景和目标。在落地执行层面,企业要全盘考虑在目标国投资和投后管理中涉及的财税、合规、人力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安全等运营层面的问题。建议有“出海”需求的企业寻求具有国际网络的专业服务机构帮助。

中东地区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中国也是中东企业的重要投资市场。从前述贸易和投资数据也可以看到,中国与中东各主要国家的经贸关系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中国和中东主要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政策都趋于开放和包容,这将利好双边的经贸投资。近期国际贸易局势的变化可能会对中国和中东的经贸关系增加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整体向好。我们也能感受到企业对双边经贸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