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血脉 铸就精神丰碑—“纪念志愿军赴朝作战75周年”文艺演出举行
2025年4月20日,武汉人民剧院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为纪念志愿军赴朝作战75周年暨毛主席接见15军赴京调演战士演出队60周年,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武汉老干部朗诵艺术团联合湖北及武汉多家艺术团体,以诗朗诵、歌舞、民乐等多元形式,致敬“最可爱的人”。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肖平,空军首任司令员、开国上将刘亚楼之子、志愿军研究会副会长刘煜滨及夫人刘晓春,志愿军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元帅侄孙彭宇及夫人张胜华,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副秘书长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将军之女林英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退役军人,省、市文化艺术团以及武汉市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传承红色血脉 铸就精神丰碑
本次演出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武汉歌舞剧院、武汉市梦想民乐管弦乐团等知名艺术团体联袂呈现,以文艺为纽带,将抗美援朝的英雄史诗转化为新时代的文化养分,彰显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永续传承的时代意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场一曲《志愿军战歌》,引发全场共鸣,现场观众齐声高歌。
舞台的灯光如星河倾泻,《洪湖水浪打浪》《红军哥哥回来了》《游击队之歌》等经典曲目配合历史影像,讲述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再现了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

观众席上,白发老兵眼含热泪,现场观众无不动容。市民王先生感慨:“今天的和平,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震撼教育。”
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带来的原创诗朗诵《志愿军之歌》掀起全场高潮。
40余名团员以铿锵之声,再现长津湖冰雕连、上甘岭血战的壮烈场景,以及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巍然屹立”的钢铁意志。朗诵至动情处,十余名团员眼含热泪——他们的父母正是当年跨过鸭绿江的英雄。其中一位成员哽咽道:“父亲在战场救下的伤员,竟是失散多年的亲人……每一句台词都是血脉的共鸣。”该艺术团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艺术形式,让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深挖红色故事 拼出英雄图谱
为深挖英雄故事、丰富红色资源,艺术团同步发起“致敬志愿军”文稿资料征集活动,面向艺术团成员征集志愿军老战士的实物、书信、照片、口述史料,以及缅怀前辈的感言随笔和原创诗文。目前,已收到战地日记、立功证书等珍贵文物30余件,部分展品将在后续主题活动中向公众开放。艺术团负责人介绍:“我们要把碎片化的历史细节串联成完整的英雄图谱,让年轻一代触摸到有温度的记忆。”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活动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志愿军研究会一行还先后参观毛主席旧居、农讲所、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等,共同追忆先烈们的革命历程,并在参观后表示:“武汉一直是革命的中心,是红色的热土,在武汉的红色场馆中再次感受了先辈们伟大的人格魅力,我们要铭记先辈开创的光辉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事业继承好,把红色精神传承好。”
融媒体记者:王凤君
摄像:王文杰 吴曾 王强
摄影:叶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