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导游收集近千张IC卡,讲述岁月里的湖湘故事
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易成
四月暮春,长沙一处老居民楼里,61岁的赵承刚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将一张泛黄的IC卡插入卡册。卡片上印着20世纪90年代的橘子洲头风光,江面船只轮廓模糊,洲头草木青葱如旧。
“这样的卡,我收集八九百张,每一张都是一段湖湘记忆的承载。”4月16日,赵承刚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收藏故事。
从通信工具到文化载体
2000年,当时在长沙从事导游工作的赵承刚,通过在通信公司上班的朋友介绍,发现了电话IC卡上的文化符号。
“那时游客总问我湖南的文化符号,这张卡不就是现成的讲解素材吗?”从那以后,这个习惯带着游客穿梭于岳麓书院、马王堆的中年人,开启了一场长达25年的收藏马拉松。
当时IC卡作为新兴通信工具风靡全国,湖南电信推出的“潇湘风华”系列卡片将张家界的奇峰、凤凰的吊脚楼、汨罗江的龙舟悉数纳入方寸之间。为集齐1998年首发的“湖南八景”套卡,赵承刚曾辗转湘潭、衡阳,用掉整整3个月工资,“有人说我疯魔,但看着这些山水景观从卡片到现实,带着游客实地讲解,那种呼应感千金难换。”
如今,赵承刚家中朝南的房间被用来存放自己的“宝贝”,多本定制卡册按“山水”“非遗”“城市变迁”分类陈列,近千张卡片被细心保存。
“每张卡都是时代的记忆。”赵承刚翻开一本标注“消失的风景”的卡册,找出一张2003年发行的印有清水塘党史馆的卡,一旁还特意对比放置着扩建后的现代化场馆照片。翻过一页,2007年发行的印有太平街改造前市井风貌的卡片上,留存着青石板路与木构老宅的斑驳光影。

让历史在掌心传递
“你看这是当时老长沙的样子,很珍贵的,老照片都不多见,何况是印在IC卡上。”每次小辈回家,赵承刚总是会拿出自己的珍藏,凭借着不输当年做导游时的口才,和孩子们分享湖湘故事。
赵承刚常说,在5G时代回望IC卡发展历史,就好像在数字洪流中打捞传统文化的锚点。而他用25年光阴证明,文化的传承不在于载体的大小,而在于守护者是否愿意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那座桥。当年轻人通过他的卡片了解一个城市的过去与现在,那种满足感是无法替代的。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份收藏。”赵承刚说,未来希望有一个契机展出自己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