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村医土青加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洪玉杰
进入4月,青海湖畔吹起的风,又干又冷。
在铁卜加村的草场上,砂石路延绵向天际。草甸间,一个朦胧的身影慢慢移动,然后走进另一家牧户。

“那就是村医土青加,天天在村里给牧户就诊呢。”顺着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卫生院院长华藏手指的方向,记者远远地看见一个人艰难跋涉的身影,夕阳下,那身影逐渐明朗。
铁卜加村,距离共和县城200公里,是石乃亥镇下辖的纯牧业行政村,辖四个社,居住着326户农牧民,共1134人,天然草场广袤。土青加,便是这个偏远山村的一名村医。
寒来暑往,风霜雨雪,铁卜加村的草场上,处处留下了土青加的足迹。因为地广人稀,土青加骑摩托车出诊的次数不计其数,他满腔热血为无数身患病痛的牧区群众,带去了健康与福音。
4月6日,一个风沙天。见到土青加时,他身着整洁白大褂。“牧民居住分散,距村卫生室相对较远,这几天正忙着给村里的61名高血压患者体检。”土青加忙着为患者测量血压,我们翻开了他记录的健康档案。
档案显示,铁卜加村除了高血压患者,还有糖尿病患者7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人、风湿类患者47人、慢阻肺患者5人,他们均已签约,档案中附录着相关体检报告。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致力于让家庭医生成为牧民首诊医生,与辖区农牧民建立稳固契约关系,提供包括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预约转诊、病伤康复、健康管理、长期照护等连续协同的健康服务,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铁卜加村有部分入户道路未硬化,崎岖难行,车辆行驶缓慢,甚至有些偏远山区没有手机信号,自从土青加成为村医后,村民有紧急就医需求,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全力守护村民生命安全,全村老少都亲切地称他为“阿克曼巴”。
跟随土青加,我们走进牧民羊吉老人的家。羊吉老人今年72岁,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不能行走。见到土青加时,老人特别激动,尤其是土青加给老人关节敷藏药时,老人的眼睛里不断涌出泪水,双手合十向土青加表达最真挚的感谢。
说好去土青加的村卫生室,但是看着他背着出诊箱,这家进那家出,见到老人、小孩就询问身体状况、药是否按时吃、防疫针是否按时接种等,忙得抽不开身,我们不忍再打扰他。
车子依旧颠簸,1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终于到了铁卜加村卫生室。卫生室有80平方米,四室分开,配备了100种西药、55种藏药及常用办公和医疗设备,可诊治常见病,开展四类六项中藏医适宜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卫生室如今接通了网络,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群众已经能在卫生室刷卡取药,免去了此前需到乡镇卫生院的奔波,牧民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县级、州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华藏介绍,借助医改的春风,共和全县率先推行“先住院,后结算”“一站式”“一免七减”服务模式,监测户和一般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90%和80%以上,医保对不同人群免交或部分减免参保金,这无疑让土青加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采访快结束时,土青加依旧忙着向牧民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村里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群体,他还得上门体检,提供健康指导与咨询。而除了医疗诊治外,土青加还关注着牧民的心理健康,通过聊天、倾听等方式给予心理慰藉与支持。
青海湖的风又起了,裸露在外面的每一寸肌肤被吹得生疼。透过车窗,看见扬起的风沙把土青加的身影削得又细又薄,如同一朵雪莲花一样,细薄到在视线中慢慢缩小,小到模糊了双眼,小到敬佩之情从我们心底油然而生。
编辑:韩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