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什么意思(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多少旷野人在假装松弛)
前段时间,有两个热搜深深的触动了我。
一个是00后小伙请病假,老板不批啊,说你看着也不像生病啊,结果这个孩子呢直接拨打了120,把自己拉走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急着回家打黑神话。
一个呢是某视频博主买高铁商务座,从杭州东坐到杭州南。
说到这,有朋友要问了:你打个车他不香吗?
大家可能不知道,从杭州东到杭州南商务座才29,还免费吃喝送水果,光那一份晚餐的盒饭就35块钱,免费的。
所以网友神评论,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还有很多人亮出了这句经典台词,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这句心灵鸡汤终于发展成个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火了大半年终于把自己火成梗的“旷野人”和他们的“旷野文学”。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切呢,都得从这句话开始,“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相传这句话是来自电影普罗米修斯中的台词。
但恕小弟无能,我看了一遍没找着,应该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洗刷,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啊。
出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给了人一种追寻自由的感觉,其实按照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它就是说给我们东亚的孩子听的。
人生并不一定只有内卷这一条轨道,不一定都追求一个统一固固定的目标。
人生应该是旷野啊,你可以有无数种选择啊,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开心快乐就好了。
大家要知道这句话对打工人,对社畜杀伤力那是极大的。

我们说回到轨道的事,就是所有人都上班,我就得跟他们一样上班吗?我只能在这条轨道上?妈妈我不能去旷野吗?
这里的旷野就开始有辞职gap的意思了。所谓gap就是休息一段时间,暂时不上班。
这些辞职gap、追寻自我的人,也被统称为旷野人,其实就是一群没有收入来源的人,把自己的生活标榜成在寻找旷野。

再后来“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这句鸡汤呢被某位博主改造了一下。
没错,“妈妈人生是旷野哦”,这这个改造可以说更适合东亚的孩子。
我们从小就被妈妈管到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现在的轨道呢都是父母早就架好了的。
现在我们长大了,不想在这个轨道上跑了,想去旷野上了。
今年一部《我的阿勒泰》爆火,让旷野人更加疯狂了。

我们不仅要辞职奔跑在人生的旷野上,还要出去玩,奔跑在真实的旷野上。
旷野人的爆火,很快又带火了旷野文学。
也不知道谁先开始的,“妈妈人生是旷野”这句话开始跑偏了。
妈妈人生是旷野,旷野人是妈妈生的,妈妈野人生他旷我,旷妈妈人是野生的,旷生妈妈是野人,妈妈的旷是人生野。
太抽象了,我感觉念下来我都不认识这几个字儿了。
但你别说中国汉字它真的很神奇。
不管怎么变换位置,怎么组合,他都成立。
这个就是旷野文学了,一种很难定义的文学形式,词语排列毫无逻辑,主打一个随心所欲的自由感。

那么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真的可以随心所欲,真的就自由了吗?
就在不久前,第一波辞职gap的创业人已经遭到反噬了。
这个事儿呢还得从小红书说起。
当年辞职的创业人,其实也不是完全脱产不工作,为了挣钱他们选择了自媒体。
比如说在小红书上记录自己辞职以后的生活。在今年年初非常火,开辟了一条辞职主播的新赛道。
当时流量确实很不错,因为大部分人是想辞职但不敢辞职的。
那既然我不能脱轨去旷野,我看看这个旷野上的别人也是好的嘛。
粉丝多了自然就有广告了,能养活自己。
但是大家知道自媒体这种东西,复制粘贴是很容易的。
你辞职记录生活火了,我可以模仿你呀,我都未必真的辞职了,当个噱头呗。
赛道上人一多,流量就被分散了,盈利的空间也被打下来了。
那些真正辞职的人,这下子就真的心慌了。
上班的时候你还可以摸摸鱼,自己创业挣钱的,真的是没有一天能休息呀。
所以旷野真的比轨道好吗?
从下半年开始,第一波旷野人已经开始找工作,重新进场了。
还是安心找工作吧。想当旷野人,首先你得有矿,是吧?
心有桃花源,皆是彩云间。
真正的自由呢还得是心灵上的自由,只要精神丰满,你的心灵本身就是旷野。
小伙伴们你们扪心自问啊,你现在的状态是在轨道上还是在旷野上?
你们对旷野真的向往吗?
反正现在我超想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