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前不吃山楂,饭后不吃大枣”?秋季大量上市,吃错引身体不适
时间:
“饭前不吃山楂,饭后不吃大枣”是一种传统的饮食习惯,尤其在中国一些地方的民间传统中较为流行。这种饮食禁忌的理念主要基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下是对这种饮食禁忌的可能解释:

饭前不吃山楂的理由:
1.消化干扰:山楂具有酸性,它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如酒石酸和苹果酸等。饭前食用山楂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起不适感或影响食欲。
2.胃肠刺激:空腹时,山楂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胃部不适或者胃胀等症状。因此,避免在饭前食用山楂可以避免这种不适感。
从中医角度讲:山楂是一味消食的中药,其味酸、甘,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饭前空腹的情况下食用山楂,反而会引起胃酸过多分泌而出现“烧心”等的不适。
作为消食药,山楂更适合饭后食用,这样既避免了食用后带来的反酸,还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饭后不吃大枣的理由:
1.饱腹感增加:大枣具有较高的糖分和纤维含量,食用后容易增加饱腹感。如果在饭后立即食用大枣,可能会导致食欲减弱,影响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胃肠消化负担:大枣中的一些成分如鞣酸等物质,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影响消化功能。因此,避免在饭后食用大枣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有利于消化道的健康。
从中医角度讲:大枣是一味补虚药,其味甘。《本草纲目》中讲:“中满者勿食甘,甘令人满。”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滋腻碍胃。饭后食用大枣的话,原本就很饱的胃会变得更撑而带来不适。
作为补虚药,大枣更适合空腹时服用,这样既有利于对大枣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不会给消化系统增加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饭前不吃山楂”和“饭后不吃大枣”的观念并非普遍适用于每个人,它们更多地源于传统习俗和个体经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习惯有所不同,因此,最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