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怕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到底有多厉害
对于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帝来说,在皇位继承上难免都会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废长立幼",我们知道从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开始,秦朝的最终灭亡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废长立幼。赵高在秦始皇死后,通过了一系列的政治手法,逼死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改立幼子秦二世胡亥为帝,从此将大秦帝国的朝政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大肆的屠杀功臣和秦朝的宗室,使得全国各地最终揭竿而起。
在刘邦取代了秦朝之后,汉高祖刘邦也险些犯了这个错误,刘邦和吕后所生的儿子刘盈是嫡长子,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来讲,刘盈理所应当是大汉王朝的合法继承人。但是刘邦却并不太喜欢这个长子,因为根据历史的记载,刘盈这个人非常的憨厚,而且心地非常的善良,但是却缺少了几分机灵劲儿,这一点跟他的老爹刘邦非常的不一样。反而是刘邦宠爱的一个姬妾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生性活泼聪明,非常得刘邦的真传,刘邦也最喜欢这个小儿子,萌生了想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这就是自古以来女性的悲哀,陪着刘邦戎马半生打下江山的吕后,到最后险些落得个一无所有的局面,但是吕后毕竟是一个实力派,多年陪在刘邦的身边笼络了很多心腹大臣,当他察觉了刘邦的这个想法之后,就开始四处发动大臣们劝说刘邦。像萧何、曹参、樊哙等老战友们,对吕雉这个大嫂毕竟还是心怀感激的,而且不管是于公于私来说,废长立幼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做法。
但是,他们的劝说最终没有起到作用,因为晚年的刘邦可以说是一派霸主的姿态,对于他内心确定的想法,很少有人能够撼动。这个时候吕雉就想起了谋主张良,我们都知道在刘邦晚年的时候,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做了很多失去民心的事情,不但是对功臣大肆的杀戮,而且还触碰到了很多大臣贵族的利益,这个时候作为吕后和戚夫人之间的一个取舍,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倾向于吕后。

因为毕竟吕后是伴随了刘邦大半辈子,他和这些为汉朝打江山的老臣们是有感情的,当然张良也不例外,所以当吕雉找到张良的时候,张良就跟吕后说道:"现在就算是我说的话,皇上也是不会听的,我给你介绍四个老头儿,只要把他们四个人请来,这个事情就能够轻松解决了",张良所说的这四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商山四皓"。
这个事情其实很有意思,有一次刘邦在一次酒宴之上,看到了太子刘盈身后有四位老者对刘盈毕恭毕敬,刘邦就感到很好奇,问道这四个人是谁呀?大家就说这四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商山四皓",刘邦就大为的感慨,他当年曾经慕名请这四位贤人出山,但是这四个人都没搭理他,反而是现在一个他不太看好的孩子刘盈,能够请这四个人出山,而且这四个人对他都是毕恭毕敬的,也因为这样刘邦打消了废弃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

这件事情过去以后,刘邦就对戚夫人说,看来立如意为太子是不可能的了,吕雉将来做你的主人无疑了,现在就连我也没办法改变了,戚夫人听后悲痛欲绝、哭倒在地。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理解,大家可能会想这个商山四皓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够让刘邦都觉得毫无办法?而事实上在刘邦死后,吕雉险些篡夺了刘氏江山,这四位老人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那这四位老人到底凭什么能够让刘邦回心转意呢?
事实上让刘邦顾虑的并不是商山四皓,也不是吕后,而是因为他看到商山四皓之后,对当时的权力结构重新做了一个衡量。我们都知道汉朝初期的时候,权势阶层分为这么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刘邦从沛县带出来的元老功臣,如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第二部分就是刘邦分封的各路同姓王和异姓王,第三部分则是以吕后为中心的吕氏家族等外戚。当时如韩信、英布等异姓王已经被消灭清除,而吕后身边已经凝聚了一股很大的力量,刘邦所能倚仗的就是他身边的功臣集团和张良等谋臣。

当他看到了商山四皓之后,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一件事儿,那就是凭刘盈的影响力和实力,绝对不可能请动这四个人,而之所以这四个人会前来辅助刘盈,肯定是是张良等谋臣的杰作。也就是说,他身边的功臣集团已经趋向于吕雉,换句话说他们更认同刘盈作为继承人而不是刘如意。
面对这种情况,刘邦如果还是一意孤行,恐怕就会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就算是将皇位传给了刘如意,等他一死之后以吕后等人为依靠的刘莹集团,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只能是将大汉王朝搞得四分五裂,而刘如意和戚夫人也不会得到什么好的下场。